70年代刘伯承被针对,私下向总理诉苦:现在没人瞧得起我这个元帅
1972年初,北京协和医院的灯彻夜未息,守护病房的年轻军医在病历旁写下“左眼彻底失明”几个字时,仍然不敢相信面前的老人就是昔日的“军神”刘伯承。走廊那端,几位护理员悄声议论:若不是胸前那枚沉甸甸的“八一勋章”提醒,人们几乎忘了这位白发老者曾在南昌起义带着千余人
1972年初,北京协和医院的灯彻夜未息,守护病房的年轻军医在病历旁写下“左眼彻底失明”几个字时,仍然不敢相信面前的老人就是昔日的“军神”刘伯承。走廊那端,几位护理员悄声议论:若不是胸前那枚沉甸甸的“八一勋章”提醒,人们几乎忘了这位白发老者曾在南昌起义带着千余人
一只搪瓷杯掉在地上,声音不脆,像钝刀划玻璃。77岁的刘伯承在九大主席团座位上微微一颤,尽管看不见,他仍下意识把脚尖往里收,好像那碎片会溅到他。身边人以为老人怕扎脚,其实他是怕“出响动”——会场上任何不合时宜的动静,都可能被记一笔。会后他跟子女嘟囔:“水没敢喝,
刘伯承拨号前,先让秘书把《二野阵中日记》翻到1948年10月,那页记着李达连夜标出徐蚌突围图,墨迹粗得划破纸。老帅摸着凸起的笔痕,只说一句:“就凭这,他不该遭罪。”电话接通,他开口不是“总理”,是“陈赓走了,李达再没,二野老人还剩谁?”周恩来沉默两秒,回他:“
刘伯承的43场战役到底赢了几场?答案不是25,也不是网上随手一搜的“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23胜3平15负——这是把公开档案、战报和对手记录来回对表后得出的“硬数”。下面用三句话先给结论,再拆开讲为什么这个数字今年才被悄悄对清,以及它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获得感
一份去年才解密的电报把这段历史直接拽到眼前:粟裕在1948年9月24日深夜拍发的那封“斗胆直陈”里,把南下作战贬得一无是处,连“后勤要翻过两条雨季烂路”这种细节都列了进去。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日干部而设立的学校。其前身为红军大学。1936年6月在陕西瓦窑堡成立,不久后迁往陕西保安。最初名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迁往陕西延安
从十大开国元帅的成长、发展轨迹来看,一种类型是中央及中央军委下派到中央苏区及各大苏区的军政领导者,另一种类型是在中央苏区及各大苏区创建红军“山头”和苏区的“老总”,还有一种类型是在苏区的斗争中从基层官兵中成长起来的军政将帅。
对很多活下来的日本兵来说,真正的战争在那之后才开始,就在他们自己的脑子里。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然而在那些通红的史册背后,真正的血与火却往往被一行行干巴的文字给遮掩了。如果问“什么才能让更多人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年代?”答案不是教科书,而是电视荧幕上的抗战剧。《亮剑》自开播后数年热度不减,被无数观众奉为“抗战神作”。可这剧热到
按照解放军的作战惯例,部队历经高强度攻坚巷战,本应转入休整补充阶段。但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却在战役结束当天,完成了一份题为《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的电报草稿。
但徐梦秋对纺织与养蚕的课程兴趣寥寥,却对报刊上关于国家命运与社会变革的讨论极为着迷。
陈毅和邓小平相识于1930年的中央苏区,从此,风雨征程数十年,开始了他们为创建新中国、保卫新中国的共同斗争,从而结下深厚的友谊。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华夏大地。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经谈判,国共两党最终达成协议。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
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性格粗犷、直来直去,说话带着股山野豪气。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红军也和剧中那样,是些“有勇无谋”的粗人。但如果我们翻开真实的历史,就会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1959年,冬天也不是多么安静。北京卫戍区的成立一事在群众眼里或许只是一条新闻,但在高层,意义比谁都清楚。这不是随便组建一个部队那么简单。它的任务直接指向中央军委、党中央,还有那些你平时听不到太多消息的核心办公室。城市里行色匆匆的人似乎感受不到什么,可是政治的
1949年底,西南那边还打着国民党的旗子,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国民党军队加起来快一百万,共产党派去的二野,才二十多万,照理说这仗得打得很凶,可实际上没怎么打,政权就换人了,靠的不是冲锋陷阵,是拉人、谈条件。
纵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各部,战斗力最强的一定也是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这两支部队之所以这么能打,原因也非常简单。
1950年10月,北京刚入深秋,夜风卷着枯叶掠过中南海的石阶,指挥朝鲜战场的作战会议仍在灯火通明地进行。名单上那些元帅的名字被一一道来,彭德怀最终被画了圈,而刘伯承始终没有出现在候选栏里。许多人感到意外:这位被誉为“再世诸葛”的宿将,为什么反而不在第一梯队?
孙殿英,是民国时期极具争议的复杂人物,“绿林出身”“数姓家奴”“窃国大盗”“汉奸”等标签贯穿其一生,尤其他组织盗掘清东陵一事,不仅让末代皇帝溥仪恨之入骨,更遭百姓嗤之以鼻、社会各界口诛笔伐,这份“履历”让他彻底遗臭万年。
这五位将领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决定性战场上最信赖的战役指挥官,其军事指挥能力已经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